01读得了英文文献
Kindle电子阅读器的宏显示模糊背景的书
从决定考研的那刻起,英语与我的生活便纠缠不清了。
我最初报考的是南开大学,而报考南开隐含的条件是英语要过六级。这一点是我以惨痛的调剂为代价得知的。
笔试前我通过邮件联系想要报考的导师,导师二话不说直接甩出两篇纯英文文献让我翻译出来发给他。
于是,还未成为研究生,英文文献就给我一个下马威。
我,蓬头垢面,顶着两只熊猫眼,没日没夜的,终于翻译结束。我激动地泪流满面,看着成稿,就像看着自己千辛万苦刚生出的孩子一样。
老母亲的心情我顿时理解了一半。
这是我第一次认识了英文文献。
后来调剂到南通大学,开启研究生生涯后,英文文献就像早餐的鸡蛋成为我每天的必备营养。
看英文文献,了解我所研究领域的前世今生。
看英文文献,思考并确定我要研究导师的课题下面的一个子课题。
看英文文献,研究别人用的技术、方法和实验试剂。
看英文文献,学习别人的遣词造句,发表自己的英语文章。
总之,读研期间,我不是在读文献,就是在找文献。
所以,读研要秉持这样的信念:文献(英文)虐我千百遍,我待文献(英文)如初恋。
02经得住实验无数次的失败
读研期间,我需要培养小鼠上皮细胞,以便用于后续研究。
糟糕的是,在我之前,同门师兄师姐都没有培养过。一切都要靠自己琢磨,从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选择,培养器皿的选择,到试剂的订购和配制。
一切看起来很简单和顺利的事,等到真正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订购的进口培养液需要等很多天才能送到。
小鼠需要自己喂养,检栓,记录妊娠天数。妊娠初期、中期和后期,每个时期都需要培养细胞,做实验。
仅仅是取不同胚胎时期的小鼠都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即便前期的准备工作都顺利完成,光是培养细胞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比如,细胞的污染问题、细胞的传代问题。
如果把养细胞和养孩子进行比较,养孩子简直是太简单了。好不夸张地说,如果你养过细胞,养孩子绝对不成问题。
一段时间后,培养细胞的条件都摸索好了,细胞也培养得很好。
接下来就是用细胞做实验,并选取好的实验现象进行拍照,为了拍到好的照片,实验往往要重复做无数次。
如果你问我:科研压力大不大?
我用我的体重告诉你,读研究生的三年是我迄今为止最瘦的时期。脸颊都凹进去了,皮包骨。
以至于我毕业的第一年都不愿意再回想和读研有关的任何事。想和那里的一切划清界限。
屠呦呦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03耐得住寂寞
我的导师每届只带一个学生,所以我们办公室里只有3个常住人口。每到周末,人更加少。
以至于我这个一向喜欢安静的人,硬生生给憋的不喜欢静了,太冷清了。
我学着习惯一个人做实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过周末。
也许是太孤单了,也许是科研压力太大了,每到周末看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我的眼泪都会止不住地流出来。
任何事情都不用想,眼泪就会自动地出来。
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发泄完情绪,然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我的研究。
也就是这一千多个孤单的日子让我意识到:科研,太枯燥,太寂寞,太单调了。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喜欢有烟火气的日子,经历过研究生的生活,我才深刻体会到我不适合科研。
所以,三年后,研究生毕业,我没有去从事和科研相关的工作。而是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做了一名中学教师。
《中国合伙人》中说:“成功路上最心酸的是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总有那么一段路是你一个人在走,一个人坚强和勇敢。也许这个过程要持续很久,但如果你挺过去了,最后的成功就属于你。”
这话我相信,但前提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然后才能耐得住寂寞。
科研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情,当初考研,我也是迫于难找工作的压力而考的。
俞敏洪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活到了点子上:你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吗?你想到正在做的事情会充满热情吗?你周围有朋友赞赏你正在做的事情吗?(注意,不是羡慕,是赞赏,羡慕可能是因为你做的事情能够带来钱或名声,赞赏是因为你做的事情有意义)你做的事情能够给心灵带来充实吗?”
如果此刻你正在为自己是否读研而犹豫,问问自己以上的问题吧,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供稿作者:卢小蛮
职业:教师
就读/供职院校:南通大学
研究领域:神经再生
自我评价:勤奋,努力,有点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