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世界先后经历了德尔塔病毒危机、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以及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危机等,对全球治理构成了空前的挑战。
年终岁末,欧洲再陷能源危机。12月21日,天然气价格单日飙涨超20%,而在之前的一个多月前,欧洲大陆和英国的天然气期货已经走出了七连涨的惊人涨势,近一年的累计涨幅超729%。另外,欧洲电价也处于疯涨状态,累计涨幅达到了6至10倍。业内专家表示,如果涨价势头继续,最坏的情况可能引发“市场危机”。
2021年,被称为气候变化和能源领域的转折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助理所长陈刚看来,格拉斯哥气候峰会致力于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和化石能源的同时,全球戏剧性地经历了一场能源供应危机,传统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石油的价格暴涨,致使众多国家遭遇了空前的能源短缺问题。削减化石能源使用的初衷是正确的,但不能一蹴而就。如果操之过急,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能源危机。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上,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对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还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防止把任务简单地层层分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12月11日举行的“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原料用能就是煤化工、石油化工。能源产品在转化为原料的过程中,并非100%排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一般是20%排放,80%转化成原料。但是燃料用能排放的都是二氧化碳,所以统计上要分开计算,管理部门要考核,这些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长期以来,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火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50%以上,发电量占比超过60%。在我国电力装机结构中,50%左右都是煤电。中央控制能耗是为了追求高质量发展,到了地方上却演变成了拉闸限电,反而影响了经济增长。“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意味着煤炭供应将得到保障,煤炭价格高企的局面将得到解决。
业内专家认为,“十四五”时期,煤电规模及发电量有新增空间为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争取了时间。后续要深挖存量煤电节能潜力,进一步削减落后煤电机组。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抽水蓄能等多种储能方式,增加整个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认为,“多能互补是统筹协调煤炭等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优化利用的有效方式,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提升用能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其深层次含义就在于整合煤炭等化石能源资源与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通过异质能源子系统间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协同管理、交互响应和互补互济,在满足系统内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因此,新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也应进行精细化管理,在统筹能源供应“安全、经济、低碳”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
2022年怎么干?宁吉喆近日表示,在能源安全方面,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并加强精细化用能管理,重点调控高耗能低水平企业用能,对标能效标杆水平,推动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推动全社会加强节约用电用能等,需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需要解决好“立什么”“破什么”的问题,需要中国经济社会系统性的全面变革。
来源:《中国能源》杂志,作者原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