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中传学生比其他高校学生更爱开大会?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表演教研室主任李立红老师本尊回答说:
这我知道。
中传礼堂开会的时候,当校领导和老师们在台上讲话时,两侧屏幕就会飘过实时弹幕。
比如我,自从给《舌尖上的中国》配音之后,不管在会上说啥,弹幕都会马上冒出来:一听就饿,该吃饭了......
不愧是传媒大学。
其实,说到传媒类高校,很多人都对它们有所误解。
比如说,觉得传媒类专业及高校毕业出来后,所能做的工作基本就是两极分化。
好的一批就像康辉,撒贝宁等等央视名嘴,担当着大台主持人、记者等重要职位。
其他的则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境地,只能拍广告,写新闻,发传单等等。
可事实并非如此。
02.
2020年,被称为“微短剧元年”。
微短剧成为了内容形态领域的一匹黑马,截止到2022年10月,各平台已发布各类网络微短剧超过104万个,累计播放量超过2987亿次。
各大平台,各种达人都努力参与其中,通过微短剧放大自己的价值。
再向前说,2019年被称为“直播电商元年”。
双十一、李佳琦、鸿星尔克,三大重点事件直接推进了直播带货与日常生活全方位的融合。
从这一年开始,内容与商业化还是彼此融合。
在这两大“元年”背后,是传媒行业及传媒领域的迅速发展。
无论是电商、微短剧,还是直播、短视频,都是在以传媒为载体的平台上,通过不同的宣传形式,传播自己的观点及产品。
政府部门也紧跟发展,利用新媒体更好、更方便的服务群众:
北京时间客户端与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联手,上线「接诉即办」视频接诉平台;极光新闻客户端相继推出了「我向书记省长说句话」「党风政风热线」等全媒化政务服务。
而在所有这些内容延伸,形式更替的背后,都离不开传媒人,也离不开传媒行业。
从脚本到拍摄,从剪辑到传播,在人们未留意到的时候,我国的传媒行业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转型期。
可惜的是,我国的传媒类高校,却寥寥无几。
03.
目前,我国仅有一所传媒类大学,即中国传媒大学。
推动传媒高校格局蜕变已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3月及9月,浙江传媒学院与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先后发声,表示正在积极推进学校更名为大学。
包括这两所学校在内,我国目前共有9所传媒学院。
虽然并不是每一所学院都有“更名大学”的计划,但它们均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
比如山西传媒学院,便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的高校,也是我国第三所公办传媒类本科院校。
2021年,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电影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学院聘请到毕赣、宁浩等活跃在国内电影行业前沿的电影人担任山西电影学院专业主任、特聘专家及客座教授。同时还聘请了国际著名导演贾樟柯作为院长,负责电影学院未来的整体布局谋划。
学院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正在飞速提升。
2013年以来,我国传媒产业规模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来源:软科
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高校培养传媒人才。
2018年10月,教育部、中宣部就联合发布《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如今,随着媒介形式的快速迭代,AI及VR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
国家需要更多的人才传播中国声音,行业需要更优秀的人才促进发展,各大高校也急需更多的学者进入,帮助学校提升整体实力。
而这正是了解及进入传媒行业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