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同济大学,世界第一
10月25日,一年一度的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正式发布,涉及95个国家,47个学术专业领域。
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学科获US 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一。
此前,在2009年、2012年的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在2016年的学科评估中获得A+。
土木工程学科自2017起连续五年ARWU软科学科排名世界第一,2021年US News学科排名世界第一。
土木工程,这个曾不被人看好的专业,如今正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02.大师级建筑,落地杭州
最近,中外两位著名的“普利兹克建筑大师”的作品,几乎同时落地杭州。
一个是中国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作品: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
建筑依山傍水,如同水墨画一般,让水、木、亭融为一体,中式韵味与现代建筑完美的结合。
另一个则是普利兹克奖第一位女性获得者扎哈·哈迪德的作品: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国际体育中心。
从名字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满满的科技感。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两座建筑以外,杭州还有很多中外著名的普利兹克大奖获得者的作品。
比如王澍的老师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它被称作是中国最美的校区之一,学校内的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曾获评英国《卫报》评选为“21世纪最佳建筑”,又被《纽约时报》杂志组织评选为“二战以来最重要的25个建筑”。
还有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那面别具特色的大红墙,如今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打卡圣地。
此外,还有安藤忠雄的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简单纯粹,风格简洁利落,穿行其中能获得一种别样的安宁。
03.杭州,不止断桥
杭州建筑的妙,不仅在于那些高大靓丽的建筑,也在于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细微之处。
在中国土木工程界,有一个为纪念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而命名“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简称“詹天佑奖”),旨在表彰奖励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成绩显著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是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最高奖项。
去年9月,杭州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因以“中国首条以全寿命周期运营管理模式建设的隧道工程”获得了“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詹天佑奖”。
在建设这个地下通道的过程中,建筑公司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建设运维业务需求深度融合,将“智能建造”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致。
将时间前移,2018年6月,“新建杭州东站扩建工程站房及相关工程”获得第十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建筑风格新颖大气,站内功能流线高效顺畅,又采用了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清洁能源技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环保。
04. 老学科,新气象
土木工程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
它曾成为人们眼中的热门专业,让很多学生挤破头都要报名;也曾不被人看好,分数线连年下滑。
如今,在新时代中,这个老学科又展露出了新气象。
《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了从“增量”到“存量提质”的转型方向。如此一来,土木行业也开始被赋予新的机遇与选择。
不再被禁锢于钢筋混凝土,依赖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新基建”为土木学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利用智能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传统的土木工程可以实现过程智能化,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各个阶段都能实现智能化的控制。
从同济大学世界夺冠,到建筑大师作品的落地,土木工程专业正在摆脱过去人们对它的刻板印象,迎接新的未来,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创造出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