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又到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季,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预准备的时期,也是师生之间积累了三年的矛盾总爆发时期,恩怨情仇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做个最后的了结。
2.上面是开玩笑的,毕竟人不是石头,就算石头,三年也捂热了。毕竟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毕业前给导师干架的还是少数不懂事的。大多毕业生,还是与导师关系融洽、依依惜别的。
3.事情的缘由。关于如何搞好师生关系,做好导师。昨天聚了十个副教授,作为导师都是青瓜蛋子,各抒己见。关于带学生的酸甜苦辣,内心感受,基本上都是高度一致的,共同的东西远比分歧多。这场沙龙也促成了这篇博文的形成。
4.学术原则的坚守。在导师是否坚持学术原则方面,与会老师分歧比较大。但最后,似乎也能统一起来。导师有导师的学术规划,有自己的学术标准。而学生对自己的论文,有自己一套标准。这两个标准,往往不匹配,产生矛盾。
5.多元化的学生。老师培养的学生,来源、价值观、修养等多元化,人格不同,性格脾气、教养和对读研的定位,都存在明显差异。有稀里糊涂读研,有逃避就业压力。有的混文凭。有的是为了学术,搞研究、当科学家。况且,知识积累和天然禀赋都存在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标准能一样吗?
6.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因此,导师应了解学生的内心,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培养方案和设置学术标准。顺应他们,而非要求他们,这个似乎很重要,否则,容易起矛盾、造隔阂。导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需求培养,以人为本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7.高低两个标准。如何分类呢?我觉得积极上进学生,就下大功夫培养,争取出成果、出人才。不上路子的学生,也不能放弃,要明确最低标准,这是个原则性问题。也要与他们搞好关系,毕竟年轻人思想是多变的、弹性很大的,要理解和宽容他们。当然,难免委屈自己。
8.中性客观看待科研态度。学生对科研的态度存在差异,要中性地看待。热爱科研,不一定有成果,以后生活也不一定多快乐。不热爱科研,勉强毕业,说不定还有别样的人生。因此,要将这个事情看得淡一些、看得开一些,看得太重、抓得太紧,师生都累,就不洒脱了。
9.最低的要求。培养学生,采取顺其自然,和稀泥,放羊的态度,虽然少了很多麻烦,但往往影响学术品质,影响了培养质量。所以,要外松内紧,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有一定的工作量,杜绝学术不端,至少满足毕业要求的论文发表。
10.气氛最重要。带学生的最低要求是不成为敌人。花钱、花时间,将学生带成仇人,这是师生都很失败的事情,所以这是底线。如果能成为朋友,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这个事情不能强求,但是底线要保持住。所以,培养学生要注意保持一团和气,感觉不妙就忍一忍。
11.忍耐和妥协,是培养学生的法宝。和导师一样,操蛋和奇葩的学生,比比皆是。但,导师是长辈,在明确指出缺点和不足后,还耐心地等待学生变化,一定要忍耐。很多时候,学生会自我反省,逐步认识错误。当师生各执一词,意见不同,要学会妥协。妥协是人生的艺术。
12.爱与宽容,是培养学生的利器。对待学生,要像看待自己的手指一样,给予爱。但,不能以爱的名义,剥夺他们自由。有时候,犯错也是他们的自由。犯错,也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要充满善意的看待他们,对待他们。对他们的错误,要宽容,充满慈悲。毛主席还说:林彪是个娃娃呢。
13.导师要有自己的学术规划。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能将学生绑架在自己的学术战车上,成为自己的垫脚石。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而且要严办,不能指望学生,尤其是不上路子的学生。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但不能同样要求学生,否则,容易产生矛盾。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待学生的出发点,大多数导师都可以做到。反过来说,己所欲,可施于人,这也往往成了导师给学生分配任务的正当理由。其实即使是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比如,自己可以要求自己吃苦,如果让学生也吃苦,可能就存在问题。
15.与学生要明规则,自己负责自己的行为。说的好听点,就是目标明确,自己管理自己。说的难听点,就是自作自受。导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研究思路、准备研究所需的经费和设施,事情还需要他们自己搞。导师只是科研工作的资助者,科研工作的领路人和监督员,学术过程中及时给予忠告和建议。
16.增进学术之外的交流。有时候,师生之间除了科研没别的了,弄得学生不敢与导师交流,躲着、藏着,那样弄得师生都紧张。要通过业余生活,增进非学术的交流。一起吃饭、打牌、唱歌,一起爬山、逛公园,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培养私人情感和友谊。当然,也丰富下单调的生活,增进你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
17.导师要起到示范作用。导师要生活的健康、阳光,是一个积极、有趣的人,这样才能传递正能量给学生。科研上,严格要求自己,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就是这个道理。自己能做到,要求学生才有说服力和发言权,才有权威性。
18.策略地看待研究生培养。都是可以看学生为自己的手指头,个顶个的十指连心。也可以将学生看做自己种的一块地,无法做到旱涝保收,那就听天由命。导师还可以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不能保证和每个朋友都能好到什么程度,能有三两个知己,也就够了。只要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19.研究生培养的最高境界。将好学生培养成人才,不算本事,很可能是人家天赋使然。将所谓的“差学生”培养成人才,那才是本事。像传销培训师一样洗脑,那是口才好的导师。靠厚黑学或沟通技巧,这是公关型导师。但也有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让学生自学成才的导师,这才是最高境界。这种导师过去很多,八十年代还有,近年来近乎绝迹。
20.什么最重要?健康和家庭最重要,培养研究生毕竟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内容而已,所以,没有必要为此大动肝火、劳心费力。有个健康的体魄,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和生活的真谛。富贵和声誉,金钱和权利,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健康和家庭才是自己的,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在部分。
——————————————————————————————
作者:信忠保(科学网博客)
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729&do=blog&id=96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