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发布。
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是依托于82种全球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
01.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
在自然指数(国家/地区)排名前10榜单中,美国位列第一,但较去年的产出有略微的下降。
中国虽然位列第二,但自然指数增长率最高。
在全球大学/科研机构排名中,中国的表现则更加亮眼。
中科院位于榜首,这已是它连续9年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之后是分别位于第八名至第十一名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
此外,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也都进入了前20名。
单独看国内机构,位于前十的则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中山大学。
在高分子与材料化学领域,中国科学院依旧排名第一,之后是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以及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18名。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快讯成果频频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今年2月10日,《自然》同时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3篇论文。
更早一些的时候,另一全球顶级科学杂志《科学》还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模拟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实力。
02.低调的牛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1958年9月,距今不到百年。首任校长是郭沫若。
从建校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肩负改变教育体制和科研体制相割裂的使命。
因为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她的创办也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中国科大背靠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摒弃了当时我国高等教育照搬前苏联模式的做法,在系科专业设置上实行理工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的做法。
背靠大树的中国科大,也没有让人失望。
中科大的前三届学生中,后来当选为“两院”院士者有29人,在全国高校同期毕业生中名列第一。
1966年,国家决定把中科大、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在内的13所北京地区高校,下放到全国其他地区。
若在今天,像中国科大这样的顶级名校要外迁,各个地区都会给出各种地方政策与人才政策,抢着邀请他们去。可在当时,各省的经济状况不比现在,有的地方连养活自己都很难,根本养不起一所学校的几千人。
因此,中国科大在很多地方商谈都吃了闭门羹。
江西明确拒绝,河南力不从心,湖北已有中科院……
中国科大只能搬到了安庆,可只待了一年就发现,当地的条件根本无法支撑它正常运转,只能再次搬家。
万幸,合肥伸出了援助之手。
先是将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腾空,给中国科大使用,之后随着中国科大的发展,又给与了更多的土地。
为了让中国科大东、西两个校区连接起来,合肥市直接把中间的合肥学院腾空给中科大。
很多人说,如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在北京,以北京的条件和地理优势,它必定能与清华、北大齐名。
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却用实力证明,它无需在北京,也能做出耀眼的成绩。
03.全国唯一
中国科大有多强?
“数理化天地生”六个基础学科,全部被评为A或者A+学科。
这在全国高校中是唯一一个。
它的多个专业,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都有很好的名次。
学术成果上:
26岁的特任教授陈杲攻破了一道世界级难题,研究成果登上了世界四大顶尖数学期刊,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引用。
上个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峰、廖睿等通过σ-Pt金属化(杂)并苯的超分子共聚合模拟自然界用于光吸收的绿色光合细菌。通过设计不同的分子结构,分别建立了三种吸收可见光及近红外光的功能材料。
并因此登上了《NATURE》子刊。
“英才之摇篮,创新之重镇”。中国科大担得起这十个字。
追求创新,保持奋进。校长包信和说的这八个字,也许正是中国科大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百年名校,还是后起新秀;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正在读书的学子。只要能够保持奋进,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和研究,保持开放,追求创新,就不会缺少前进和被他人所看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