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以下简称ASCE)的官方通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郭彤教授增选为该学会会士(ASCE Fellow)。
ASCE成立于1852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专业工程师协会,在177个国家拥有超过15万会员,是全球土木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组织。
当选学会会士需要取得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研究成果,具备顶尖专业工程师水平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人物简介
郭彤,男,2005年于东南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状态评估与新型抗震结构体系等方向的研究。
现为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兼任ASCE会刊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及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副主编(AE),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结构工程鉴定”工作组(WG8)委员、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工程事故鉴定培训”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维护及安全管理协会(IABMAS)中国团组理事、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灾体系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会员。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提起郭彤教授,他的学生们大多会说他在工作时间一丝不苟只谈工作。难道他是一个古板固执的老学究?其实不然,他兴趣广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玩过吉他、热爱篮球甚至偶尔也看看美剧。
郭彤教授身兼数职,身为博士生导师还承担行政工作,既是ASCE期刊JournalofBridgeEngineering和JournalofPerfor-manceofConstructedFacilities副主编,还在不断做学术推进科研项目。难道他是一个终日忙碌的工作狂?也不是,只要一得闲他就会陪伴家人,跟孩子们嬉闹时甚至变成了大小孩,朋友们称赞他是“中国好男人”。
低调,专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学生们给他的标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教重于言传。
教授也曾常驻工地,辛苦背后只为“大兴土木”
据郭教授讲述,土木工程是一个与现实结合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自本科时起,土木工程的专业课程对人的考验就不仅是在脑力上,有时还真要体力过人才行。
令郭教授尤其印象深刻的是2000年刚来到东大读研,他的第一个项目就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奔波忙碌了数月,当时不巧正值盛夏酷暑。待到工地上的技术问题顺利解决,项目完全竣工后,他已经变得又黑又瘦,和之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我做博士生的时候参加了润扬大桥的竣工验收试验,当时先后被安排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在桥的梁体里面,当时正好是年底,气温都在零下。虽然里面没有风,但是梁体里面都是钢的,导热非常快,在里面人就会特别冷。到了后半夜,我就到润扬大桥的索塔上工作,用GPS对悬索桥的位移做监测,200多米高的索塔,人站上去被风吹得瑟瑟发抖。”
郭教授娓娓道来,回忆着为做科研奔波奋斗的时光,颇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感慨。他说,表面上看起来“高大上”的工作,实际的付出旁人根本不知道。
说到土木工程这一学科的发展前景,郭彤教授认为当代网络流传的“夕阳学科论”实际上是一个误解———“如果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就容易认为土木是一个发展成熟的落日产业。虽然如今的确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土建的建设量不多,但并不意味着许多问题已经解决。
其实在科研方面,如土木和其他学科交叉的城市科学,关乎整个城市的防灾减灾;再比如建筑物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恢复性,这些都是很重要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土木工程这一学科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但如今这门学科并不是停步不前,而是仍然在不断向前发展。举个例子,现在关于地震的预测还做不准,楼房的安全性能等很多问题都尚未解决,可以挖掘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如果你对土木工程有足够的认识,了解得足够深,那么你对这个学科肯定会有信心的。”
郭彤教授坦言,土木工程对他的吸引力从不曾有丝毫衰减,他对这个学科充满了热爱和信心,也因此对这个行业投入再多也甘之如饴,在面对人们的质疑和议论时,他希望自己能够用实际行动来阐释这门学科的魅力。
谁说理工男不能文艺?新时代要做“T型人才”
如今,不管是创业还是做学术、搞设计,人们总会提起“创新”一词,郭彤教授对于创新也有着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他说,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但是所谓创新从来不是空来风,如果想创新,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把这个学科的现状了解得清楚透彻,然后还要思考究竟是什么东西制约着下一步的发展。
≥科研项目
●大跨钢桥全寿命周期疲劳可靠度的评估与优化(BK20130023),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3.7-2016.6
●摩擦耗能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墙的抗震性能评估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513781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2014.1-2017.12
●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力学行为及其地震易损性研究(510780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2011.1-2013.12
●在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基于随机有限元法的时变可靠度评估(50608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2007.1-2009.12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全寿命设计方法的基础研究(131074),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2012.1-2014.12
●既有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基于时变可靠度和全寿命成本分析的维护加固策略优化研究(BK201161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2014
●钢箱梁焊接部位疲劳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2011Y09-2),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2014
●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发及产业化(JHB2012-1),江苏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2012-2014
●新一代装配式自定心预应力混凝土抗震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重点类项目,2010
●自定心抗震钢框架基于性能与可靠度的概率设计方法与试验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3批,2012.1-2012.12
≥获奖记录
●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2年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
●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2)
●第十四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暨十大青年科技之星
●第十届江苏五四青年奖章
≥学术成就
●主持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18项科研课题
●在ASC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Computers & Structure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国际会议发表(含录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项;参编教材与著作3本、国家/行业/省级标准8部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