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曾经,一位又一位的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专注研究,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他们的光辉形象值得青春的我们学习。
爱国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基因,是新时代高扬的主旋律。为此,联小席特推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伟人传记系列文章,愿大家可以怀揣赤子之心,奋勇拼搏!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立志为国建造新型大桥”
茅以升建桥的志向早在儿时就已经形成,到了青年时期,他的桥梁梦又有了升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升入中学后,得知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北京到张家口的悬崖绝壁上建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于是,思想升华,目光致远:以詹天佑为楷模,出洋留学深造,掌握尖端技术,立志为国建造新型大桥。”
为了能圆自己的桥梁梦,青年茅以升以优异成绩保送美国康奈尔大学,他仅用一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硕士学位。为了尽快掌握造桥的实际本领,进一步学习桥梁力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茅以升半工半读,白天在桥梁公司实习,晚上去夜校攻读博士学位,星期天则去图书馆埋头苦读。最终,依靠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争分夺秒的勤奋,茅以升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卡内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科博士。回国后,茅以升作为钱塘江大桥建设项目的总负责人,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公铁两用大桥。
“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经历过中国革命热潮的洗礼,青年茅以升对于“国家”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
1919年春,美英法等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拒绝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要求取消“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合理要求。消息传来,留美的中国学生无不义愤填膺。茅以升代表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在报纸上连续发表文章提出抗议,而后又在4月30日晚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组织的“中国夜”宣传大会上慷慨陈词,声援祖国。
1919年11月,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茅以升,由于在论文中有独特的创建获得康奈尔大学颁发的“斐蒂士”金质奖章,这也让他成了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面对几所著名大学和几家桥梁公司的争相邀请,茅以升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重返祖国。“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茅以升决心要为贫弱的祖国奉献自己全部的知识和才能,在祖国的江河上架起长虹。
为祖国培养桥梁工程人才
在很多人眼里,茅以升是位“桥梁专家”,而他作为教育家的身份却少有人提及。1920年从海外归国后,茅以升为祖国造桥的愿望在很长时间都没能实现,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发现了另外一条报国之路,那就是开展工程教育,培养桥梁工程人才。
早在建设钱塘江大桥时期,茅以升就已经开始了在科教育人道路上的探索。他把钱塘江大桥建设工地作为践行自己工程教育思想主张的场地,在钱塘江大桥上建起了一座工程教育的知识之桥。每年暑假,他都要致函大学,招收几十名大三、大四学生到大桥建设工地实习。钱塘江大桥工地成为培养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从中成长出了武汉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汪菊潜、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梅旸春、郑州黄河大桥总工程师赵燧章等一批新中国杰出桥梁工程师,成为中国桥梁事业的中流砥柱。
1920年后30余年间,茅以升断断续续应邀先后担任了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兼副主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教授兼校长、北洋大学教授兼院长、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教授兼院长、北方交通大学校长等职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才。
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先生在北京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却在天空留下了一道绚丽的彩虹。2001年,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发布公告,将发现于1997年1月9日的一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茅以升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一生所建造的桥梁将永留人间,这一颗承载着茅以升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天体也将永远遨游寰宇、光耀苍穹。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