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土建观察家发布的院士介绍已经更新到第二期啦,想回顾往期的读者们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即可哦。
本期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水利领域的院士介绍,带大家了解水利领域的大牛,以及关注他们的最新科研动态以及研究成果等(详细介绍可查看下方人物介绍的链接)
01
王光谦
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清华大学研究员。1962年4月生于河南镇平,籍贯河南镇平。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系,1988年、1989年先后获清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青海大学校长,国家自然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主任。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泥沙学科与江河治理研究工作,开展了水沙两相流基本理论、流域水沙过程动力学模型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研究。建立了水沙两相流的动力学模型,得出泥沙颗粒浓度分布及速度分布公式,揭示了泥沙颗粒运动与清水湍流的不同特性。
建立了流域泥沙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河道与流域过程的耦合,将泥沙研究从河流拓展到流域尺度。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黄河治理及长江三峡泥沙等关键技术问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部分期刊论文:
1.沙质河床冲刷过程中床沙级配的模拟
2.大江大河源区河网结构与径流特性研究前沿和重要基础科学问题
链接:
02
李焯芬
李焯芬,1945年5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杬镇,男,汉族,广东省中山市人,专业为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先后毕业于香港大学(学士、硕士)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曾任加拿大安大略电力局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门主管、香港大学岩土工程讲座教授、副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现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长期从事水电、核电建设技术工作,包括前期勘探、可行性研究、设计论证及专题研究(例如大坝安全评估、核电站抗震设计、核废料处理等)。研究领域亦包括滑坡泥石流防治及地质灾害防治。曾发表国际学报论文约三百余篇。2001年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部分期刊论文:
1.松散击实火山岩坡残积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及其对滑坡的意义
2.对“岩石单轴实验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讨论”的回复
链接:
03
吴中如
吴中如(1939.9.9- )水工结构专家。江苏省宜兴市人。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及安全监测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题6项,国家三峡重大基金课题、重点基金和973等8项,三峡临时船闸、升船机和二滩等工程项目5项,龙羊峡和佛子岭等科研项目60多项,先后获国家、省部委科技奖14项,其中国家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和一等奖3项。
在变形监控指标拟定的理论和方法,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建立完整的监控模型体系,发展和完善了反分析理论,并将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创造性成果。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等专著8部。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部分期刊论文:
1.新安江大坝岸坡坝段扬压力偏高成因及其影响
2.中国大坝的安全和管理
链接:
http://www.ckcest.cn/default/es3/detail?tablename=dw_expert_2020_merge&md5=ea511bbeec124a89a9b439876a8a20fe&dbid=2002
04
张光斗
张光斗(1912.05.01-2013.06.21)江苏省常熟人,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墨西哥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6年、1937年分获美国加州大学、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水电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在水利水电工程教育、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编写了《水工建筑物》等三部学术著作;负责设计密云水库、渔子溪等水电站;参加了黄河和长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为葛洲坝、丹江口、三门峡、小浪底、二滩、三峡、龙滩等多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提供技术咨询。
曾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兹国际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何梁何利奖、水利事业功勋奖、光华科技成就奖等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奖励。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部分期刊论文:
1.理顺水利经济搞好海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2.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专家学者访谈
链接:
http://www.ckcest.cn/default/es3/detail?tablename=dw_expert_2020_merge&md5=03854ee733504808bc3f7137a3e0b56d&dbid=2002
05
周君亮
周君亮(1925.2.22- )水工建筑物设计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江苏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专家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水工建筑物设计,1989年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主要设计成果有:武定门抽水站,原创设计双向流道,集灌、排于一体;江都抽水站三、四站,获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奖;皂河第一抽水站,采用当今最大的斜流泵和原创用天高比转数泵的快速门断流,获1989年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
首次设计水力自动启闭门的蒋庄漫水闸改建,全国扩广,成为一种闸型;反拱底板正拱桥和底板闸墩先开后合成整体结构的沭新闸,充分用土重置换圬工,该闸型获得推广;采用首次提出的提高底板与地基摩阻力方法的高良涧闸和三河闸加固设计成功,该方法已写入《水闸设计规范》;结合景观首次设计适合通航的下卧式拱板门、变频双馈机的电轴变速同步,获国家优秀设计银质奖的犊山水利枢纽。京杭运河徐扬段一线船闸等设计,《船闸设计规范》很多方面采用了这些经验。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部分期刊论文:
1.低扬程泵装置原、模型和防止“有害”汽蚀参数换算
2.淮河下游水安全及其对策
链接:
06
郑守仁
郑守仁,1940年1月生于安徽颍上,男,汉族,安徽颍上人,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工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先后担任葛洲坝工程设计代表处副总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兼葛洲坝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隔河岩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1994年至2017年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
先后负责乌江渡、葛洲坝导流、截流设计、隔河岩现场全过程设计,1994年起负责三峡工程设计。他长驻施工现场,及时解决许多与设计有关的技术难题,为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及围堰设计施工、隔河岩工程质量优良、提前一年发电和三峡工程设计、施工作出了贡献。负责的工程设计项目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和一等奖各一项、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设计金奖2项、银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四部。获发明专利两项。
1994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清江公司、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先后授予他“隔河岩工程特殊贡献者”、“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2003年获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授予“三峡工程建设先进个人”;200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15年获“钱正英奖”;2017年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部分期刊论文:
1.三峡船闸对世界水利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2.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链接:
http://www.ckcest.cn/default/es3/detail?tablename=dw_expert_2020_merge&md5=5faf3751fb4d4359a3fa5b150231fcfa&dbid=2002
来源: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