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enticate查重工具有哪些使用误区?
更新时间:2025-10-08

iThenticate查重工具有哪些使用误区?

iThenticate查重工具有哪些使用误区?

iThenticate能有效把控论文原创性,但不少人因操作不当陷入误区,不仅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还可能延误投稿进度。了解这些误区并规避,才能让查重工具真正发挥作用。接下来aeic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文档准备不规范,检测结果失真

部分用户忽视文档格式要求,直接上传带密码保护、宏命令的文档,或使用ApplePages等特殊格式,导致系统无法生成检测报告,白白浪费时间。还有人不删减论文中的视觉特效文字、无关图表说明,这些内容虽不影响论文核心,但会干扰系统比对,可能使重复率计算出现偏差。

正确做法是,检测前将文档转为常规Word格式,剔除无效内容,确保篇幅控制在25,000单词、40页以内。若论文超出限制,可拆分检测,但需注意拆分部分逻辑连贯,避免因段落割裂影响比对结果。

二、过度依赖检测结果,忽视报告解读

很多人将整体相似率当作唯一标准,看到相似率低于期刊要求就认为无需修改,却忽略了重复内容的性质。比如,部分用户论文整体相似率达标,但存在大段与低质量文献重复的内容,或关键数据表述重复,仍可能被期刊拒稿。还有人误将引用标注的重复内容全部改写,导致引用格式混乱,引发学术规范争议。

实际上,解读报告时需重点关注重复来源和类型。优先处理与高影响力文献的重复片段,引用内容只要格式正确、比例合理,无需过度修改;而原创性不足的重复段落,才是降重的关键。

三、降重方法不当,引发新问题

降重环节误区最多。有些用户为快速降重,直接删减大段标红内容,导致论文逻辑断裂;还有人随意替换专业名词,比如将“人工智能”改为“智能技术”,改变了学术表述的准确性。更有甚者,对数据表格进行简单文字替换,未调整结构,重复率仍居高不下。

正确的降重方式是,对重复段落进行复述改写,保留核心观点的同时用独立语言表述;数据类内容用公式编辑器重新录入,表格可简化文字并调整行列顺序;引用内容需规范标注来源,确保格式符合期刊要求。

四、忽视隐私保护,频繁使用非正规渠道

部分用户为节省成本,通过非机构授权的第三方平台使用iThenticate,不仅可能泄露论文成果,还可能因平台篡改检测数据,导致结果不准确。还有人在论文未定稿时,多次使用公共账号检测,增加了成果被收录或泄露的风险。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