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怎么填报志愿
高考结束后,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学子们,总算迎来一个阶段性的休整。然而,对于广大家长和学子来说,填报志愿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另一场“高考”,与未来的发展路径戚戚相关。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七个步骤,让家长和孩子在高考后、出分前,提前做好功课,轻松成为自己的志愿填报专家!
第一步:估分
在正式出分前,志愿填报的各项准备工作中,最基础的就是估分,而估分也是个技术活。
有些孩子是考试型选手,每逢大考就发挥超常;有的孩子则压力山大,每逢大考就会表现失常。有的孩子盲目乐观,可能会高估自己;有的孩子妄自菲薄,又可能会低估自己。作为家长,要结合孩子平时的成绩和考试表现,来预估孩子的分数。
但不管怎么说,在正式分数没出来前,估分要有上浮和下浮的区间,这个区间以20—30分为宜,大多不会超过这个区间。
需要说明的是,正式出分后,如果和原来的估分有落差,家长朋友们一定不要责怪、埋怨孩子,而要面对现实,做孩子坚定的后盾。
第二步:了解本省(市、区)基本高考政策
自2014年上海、浙江实施新高考改革以来,全国已有5个批次、29个省(市、区)开始了新高考改革进程。2024年,又有7个省(市、区)加入新高考改革志愿填报阶段。这些地区的家长,一定要弄清楚本地区新高考改革的选科模式和志愿填报模式。
总的说来,全国新高考采取的选科模式有“3+3”和“3+1+2”两种模式,从第3批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省(市、区)均采取了“3+1+2”模式,首选“物理”或“历史”后,再选另外两科。
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则分为“院校+专业组”和“专业(类)+院校”两种,这两种模式在志愿服从分配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在录取批次上,又可以分为本科、专科,各自包括提前(特殊)招生批次、普通批次、征求志愿批次,一般来说,提前批采取顺序志愿录取方式,普通批次则采取平行志愿录取方式。
作为家长和孩子,要熟悉自己所在地区的高考政策,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争取更好的结果。
第三步:确定位次
和绝对的考试分数相比,考生分数所在的位次更加重要,它是评估考生的竞争力和选择合适院校的最重要依据。
因为每年的考试难度和考试人数会有变动,而位次对应的录取分数线则相对稳定。
当然,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官方公布的一分一段表来查询考生(各自类别)的精确排名。
为了更好地把握所在位次,可以结合以往两三年的位次进行分析,尤其是有了具体目标后,更需要看近几年的波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物化双选”政策可能会对部分专业的分数位次有所影响。
“物化双选”政策:自2021年开始实施,是指绝大部分理工类专业必须要“物化双选”,才具备报考资格。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可能造成一些理工类专业的分数线比以往要低,而一些非“物化双选”的专业分数线则可能比以往要高。
如果是前三批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区,一直要求“物化双选”的专业,分数线波动较小,刚开始要求“物化双选”的专业,分数线可能有所下降。
如果是今年刚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地区,会面临无以往数据参考的局面,只能参考以往的文理分科的数据。
所以说,“确定位次”这一步骤也需要家长和孩子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政策变化灵活处理。
第四步:确立志愿目标
志愿目标,离不开城市、学校、专业这三个要素。
而这三个因素更看重哪一个、或者哪两个?就要看家长和孩子自己的意向,而且这个意向也是动态变化的。
有的人更看重城市,一定要去一线城市,那可能就需要在学校和专业方面选择屈就。毕竟京沪的同类学校相比于其他城市的院校来说,实习和未来就业的机会更多,发展路径也更多元。例如,有的孩子先考入了上海的普通院校,可以再通过插班生考试转入更高一个层次的学校。
有的人更看重学校,瞄准名校,而专业则可能先接受调剂,进校后还可以通过转专业考试,转入自己心仪的专业。有的家长和孩子则锚定一些领域的行业性院校,如海关、公安、电力、政法类,这些学校的优势专业在相关行业认可度也较高。
有的人更看重专业,毕竟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业方向规划都与专业选择紧密联系。而热门专业、院校优势专业的分数线往往会比其他专业高出一截,想要稳稳选到最心仪的专业的话,在院校、城市选择上可能就要退而求其次了。
如果家长和同学,这三个要素都看重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报考时所选院校的专业最后一定是要服从调剂的,毕竟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如果院校提档后,考生分数未达到报考专业的分数线,不服从调剂则会导致退档!
第五步:筛选志愿
全国两千多所高校,分数线上下浮动几十分,就有数百所高校可供选择,每所高校又涉及到几十个专业,这就需要进一步筛选。要注意的是,分数线要分清提档线、录取最高和最低分等数据。
根据正式出分后,家长和孩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以及往年情况,预估院校的分数线,从而选择相应的“冲、稳、保”的志愿。
考生分数和位次有可能达到院校分数线和录取位次的,就是“冲”的志愿。
考生分数和位次略低于院校分数线和录取位次的,就是“稳”的志愿。
考生分数和位次与院校分数线和录取位次能够拉开一定差距,就是“保”的志愿。
这样就可以筛选出多个分数段的目标志愿。
至于说,城市、学校、专业要素,在各阶段志愿筛选时,如何选择呢?
可以给这三个要素各设置一定的权重,比如说城市占30%、学校占30%、专业占40%,然后对同样分数段的志愿进行加权计算。
根据分数、位次、以往分数线,自己的志愿目标,以及“冲、稳、保”的顺序,就可以筛选出数十个志愿意向。如果担心“冲”可能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则可以倾向于“稳”的策略,不要怕浪费一点分数。
实施新高考改革后,在普通批次往往可以填报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志愿。但实际上,只要“冲、稳、保”的各四五个志愿安排合理,就能顺利“上岸”,其余的志愿则不用花太多精力分析。
第六步:查阅招生章程
为什么一定要仔细查阅筛选出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
因为很多细节隐藏在招生章程中,远远不是招生专业和计划表所能体现的。
很多学校采取大类招生的方式,这就需要研究同一大类的招生专业,是否分属于不同院系,是否有自己不太想去的专业。
招生章程往往会明确提档的比例,是按招生人数,还是按105%比例提档?有的学校会明确满足考生所填报的志愿,有的则会明确提档后不退档。
招生章程还会对一些专业提出特别的要求,比如单科成绩、性别、视力、身高、是否团员、政审等方面,把握这些政策,就会避免盲目填报后退档的情况。
有些学校会有好几个校区,报考的专业在哪个校区就读,也是考生需要关注的因素。
招生章程还会体现院校本年度招生的一些变化,包括招生专业的增减、招生人数的变化、大类和专业组的调整等等,这些都会对当年度的分数线产生一些影响,需要细致分析。
今年开始,很多高校提出一些转专业、双学位、辅修的政策也可以在院校官网查询到,对于担心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孩子,是一种利好,也会增强填报的吸引力。
综合以上收集到的信息,大家需要对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做仔细的研究,列出其中的特别要求以及一些特别吸引自身的地方,以便于进一步的筛选。
第七步:志愿排序填表
接下来,就需要对筛选出的志愿,按照“冲、稳、报”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平行志愿模式下,虽说志愿是平行的,但投档遵循的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的原则,所以确定最终志愿的顺序非常重要。
可以先在模拟志愿填报的表格上,将筛选出的志愿,按顺序填表,再反复核实,如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删。确定最终填报志愿后,就要誊写在正式表格上,并签字确认,这也是为了避免录取后发生纠纷。
当然,有的在学校机房正式上网填报志愿前,学校的老师会审阅孩子的志愿填报表,看到一些明显不合理或者有疑虑的地方会和家长、孩子沟通,但最终家长和孩子才是志愿填报与确认的责任人,一定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志愿填报,是一门科学,有它的规律可循。
志愿填报,更是一门艺术,关乎孩子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
要做好志愿填报,仅仅熟知以上七个步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多的数据挖掘、资料分析,还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和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