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贝尔奖化学奖正式公布,该奖授予了基因编辑领域的两位先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nnifer Doudna和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教授Emmanuelle Charpentier获得2020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原因是 “发明了一种基因组编辑的方法”。
Emmanuelle Charpentier生于1968年,现任马克斯·普朗克生物感染研究所主任,同时是瑞典于默奥大学的访问教授。Jennifer Doudna生于1964年,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及化学工程系教授。
2011年,Doudna开始与Charpentier合作发展CRISPR技术。一年后,两位女生物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并首次指出,CRISPR-Cas9系统在体外实验中能“定点”对DNA进行切割,显著提升了基因编辑的效率,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两位科学家被《时代》周刊评为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并收获了包括生命科学突破奖在内的多项生命科学大奖。
CRISPR-Cas9 基因编辑系统是本世纪最为重要的生物发现之一。2015年,《科学》将它评为年度突破;助力这项技术诞生的科学家们也先后获得了有“科学界奥斯卡”之称的“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在分子生物学界影响深远的“格鲁伯遗传学奖”(Gruber Genetics Prize),以及表彰重大生物医学突破的“沃伦·阿尔珀特奖”(Warren Alpert Prize)。
自此,202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已经公布。美国和英国科学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英国科学家Roger Penrose“由于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有力预测”而被授予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因“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的致密物体”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接下来,我们看看近十年,是哪些大牛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当中材料类研究学者有多少?

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20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美国的弗朗西丝·阿诺德(Frances H. Arnoid)、美国的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国的格雷戈里·温特(Sir Gregory P. Winter)。弗朗西丝·阿诺德因研究酶的定向进化而分享一半奖金。乔治·史密斯和格雷戈里·温特因研究缩氨酸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而共享另一半奖金。

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瑞士、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获奖理由是“研发出冷冻电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给法国、美国、荷兰三位科学家Jean-Pierre Sauvage, J. Fraser Stoddart和Bernard L. Feringa,获奖理由是“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

2015年诺尔尔化学奖授予给瑞典、美国、土耳其三位科学家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获奖理由是DNA修复的机制研究。

2014年诺尔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及德国三位科学家Eric Betzig、Stefan W. Hell和William E. Moerner,获奖理由是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2013年诺尔尔化学奖授予美国三位科学家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和Arieh Warshel。获奖理由是“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

2012年诺尔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获奖理由是“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