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边的学者朋友们,一个个都有成功的研究成果或者在学术研究上越来越得心应手,而自己却在原地踏步或者退步,渐渐因为自己没有学术“天赋”而产生自卑心理怎么办?
其实对于学术来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天赋”或者“天才”这些说法,它不是百米赛跑,跟天赋没有一分钱的关系。不要在自己遇到瓶颈的时候就开始质疑自己的才能或者嫉妒别人的“天赋”。
做不好学术科研并不是因为没有“天赋”,很多限制性因素会影响到做学术科研,例如兴趣、坚持、知识储备这些等等。
在发现自己做的科研是自己提不起兴趣的时候,先考虑是否继续,如果不能停止此次科研那就在其中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点从而慢慢对整个科研项目产生兴趣。
在做科研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坚持的心,毕竟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科研都是能是符合自己兴趣的,作为一个学术学者更应该从为了学术研究上出发,而非被一些小因素绊住了前进的脚步。
学术科研是一种发现知识的工作。这个知识包括客体本身的知识,也包括运用知识的知识。要学会发现知识,去感知知识。这无论是哪一个领域,哪一个阶段,都要学会感知知识的。
需要培养自己感知知识的神经,不要觉得做学术科研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事情或者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做学术科研是一种强烈的动机、欲望,这和“天赋”则毫无关系。
培养了之后你会想要去发现,这次的学术科研背后的目的是为什么,具体且深刻的东西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步骤和方法是什么。慢慢的不再去排斥这次的学术科研,更多的想去了解这次的科研。
所以“天赋”这种东西只存在在体育竞技中,在学术科研里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我们得去改善自己,比较神经是可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