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自吹自擂,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借端炒作。
2. 学风浮躁,利益驱动,治学松驰;求数量、追速度,不求质量;东拼西凑,求有不求精。
3. 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墨守成规,言必称本本和国外。
4.游戏学术,热衷浮名,竞逐市利,垂涎权势;以数不清的学术头衔包装自己,身在学术界心有旁骛。
在学术研究方面:
5.急功近利,追求研究过程的短平快。
6.违背科学范式,不求事实,不求实证。
7.理论脱离实践,闭门造车,无的放矢。
8.伪学术命题,追求奇异;追求名词创新,套用流行词汇;跨文化学术复制,在半解中照抄袭学术概念及术语,囫囵吞枣或误读中重组为论文。
9.伪学者行为,非学者充当学者,非学术研究人员主导或支配研究。
10.伪数据,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
在学术成果方面:
11.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招摇撞骗;为评学术头衔,拿他人文章换上自己大名;为晋升学术头衔,托人情、拉关系,花钱雇人写文章;学生抄老师、老师抄学生者。
12.抹煞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论文不介绍同行,不正确注明引文。
13.一稿两投,甚至多投;一项研究结论拆成多项论文发表,一篇论文拆成多篇论文发表;一味自我引用。
14.强行在自己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
15.假冒伪劣,粗制滥造;学术研究“虚拟化”,利用互联网网络文献并凑论文。
在学术评价方面:
16.不遵循学术共同体范式,缺乏健康的学术质疑、学术争鸣、学术批评;互相吹捧,旁敲侧击,互相攻讦。
17. 不遵循同行认可、同行评议的准则和程序。
18.学术成果评价、学术人才评价和选拔的预设性(分配名额)、照顾性(讲平衡)、非学术因素主导性。
19.学术评奖、项目评审、学科点增设、科学发现首发权确立、学术论著发表出版中的行贿受贿、钱权交易、权权交易、人情交易,不正当的非学术行为。
20.伪职称、伪工作经历。
在学术传承方面:
21.教授不授课、导师不作指导,学者不做研究;导师成“老板”、研究生成“包身工”。
22.盲目扩招,学位掺假、注水。
23.官员“读研”入学不考试,进校不听课,不搞研究,考试和毕业论文找“枪手”;真的假学历和学位,假的真学历和学位。
24. 沽名钓誉,官员兼职教授、企业家兼职教授;学术与非学术互通有无、互为交易。
在学术管理方面:
25.学术共同体的规范和标准建设滞后,一些学术机构依附国外的结论作评价依据,借用工程建设的方法评价学术。
26.学术横向组织、边界组织缺位,缺乏学术自律和监督主体,学术共同体缺乏自己真正的看门人;无官不成学术团体,学术团体的行政化和非自主性。
27.学术管理的官本位,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不分,学术隶属权术;政府评价学术、同行认可和社团认可缺位。
28.计划学术,过度行政的资源配置方式。
29.学术评价、成果评价和学人评价制度的过度功名化、物欲化,与实际利益挂钩过分紧密等。
30.学人“一荣俱荣”的显规则和潜规则,学术成功=政治成功=经济成功;学术机构乐于向政府管理部门输送干部,政府管理部门乐意向学术机构借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