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关于“支持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的论述在青岛等地引发热议。上述论述出自《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7期)的《“十四五”时期,如何优化我国的行政区划设置?》一文。
两名作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其中在“‘十四五’时期行政区划优化设置的总体思路”一块,文章提到:
1、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与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的主要载体。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在结构调整上,而结构调整的出路在于跨地区要素的再配置,中国经济的未来是空间重构。行政区划作为一种空间治理的手段,是影响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行政区级别变动与管辖范围变动对区域发展格局产生直接影响。
2、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同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这有助于该地区整合要素资源,优化行政管理幅度,拉动地方经济发展。3、作为国家权力的空间配置方式,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本质永远都是政治的决策与权力的重置。因此,行政区划作为一种行政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其撤并整合与优化重组,深刻影响着空间治理体系的运行框架与成效。
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
1、积极培育全球中心城市。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全球中心城市在全球资源要素流动的通道和枢纽角色的作用,优化整合北京、广州行政区划设置,适度扩大上海、深圳等全球中心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
2、做大做强国家级中心城市。积极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南京等城市扩大行政管辖范围,赋予国家中心城市更多的事权和财权,增强国家中心城市自主配置资源的能力;以国家中心城市为载体构建大都市圈,培育城市群发展极核,推动国家级城市群发展壮大。谋划确立雄安新区副省级的行政建制,优化其内部行政区划设置。
3、大力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强化行政区划保障支撑。支持国家战略区的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强市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撤县(县级市)设区与管理幅度调整,促进城市行政区划内部结构优化促进市辖区人口和管辖面积均衡。
4、稳步发展地区性中心城市。以城区人口50万以上的地级市为重点,有序推进地区性中心城市市辖区扩容和优化重组,继续加大力度解决一些地级市的“一市一区”、市辖区面积过小的问题。适时、稳妥在中西部地区增设地级市,促进中部地区发挥优势加快崛起、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加快形成。优化行政管辖幅度,一些人口面积过大的地级市或管理县级政区过多的地级市,可以考虑分设一个地级市;处于几个地级市交界,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发展潜力巨大的县级市,可以整合周边行政区,升格培育为地级市。
5、设立直辖市,缩小大省管辖幅度,推进扁平化管理。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城市群发展战略,支持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充分发挥优势地区增长极、稳疆固边、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
6、推进小县合并,促进区域空间整合。针对山西省、河北省等省份存在县级行政区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积极稳妥、科学合理地有序推进小县撤并,对人口规模低于15万人、面积小于500平方公里的小县进行合并,减少行政资源浪费,优化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7、谋划建立市县分等制度,提高行政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8、将行政区划调整纳入各地“十四五”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9、深入推进省直管县和扩权强县改革,引导公共资源配置向县域倾斜。
总之,行政区划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的确可以解放生产力,带动更多地区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国家行政区划调整的步伐明显在加快。2020年以来,先后有长春、烟台、成都、南通、芜湖、邢台等城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其中长春是“外延式”扩容,其他城市是“内涵式”扩容(撤销代管的市县,增加市区面积)。
由此可见,自2019年11月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与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以来,国家对行政区划调整越来越重视,步伐越来越快。8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即将迎来“特区建立4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深圳和厦门是否会如愿扩容,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