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突破500微秒大关 打破世界纪录
发布时间:2021-09-26

在25日举行的2021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海峰发布了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芯片。该成果能使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达到503微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在量子物理领域,保持好的量子相干性至关重要。它决定着量子门操控的保真度、量子电路的深度等一系列量子计算机核心性能问题。延长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一直是各国技术竞赛的焦点。在过去十几年内,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增长了近5个数量级。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于海峰科研团队对超导量子比特性能进行深入探索,不断优化材料生长和微加工制备工艺,于今年5月初,成功使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达到503微秒,打破了2020年3月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组保持的360微秒的世界纪录。


据悉,该研究成果有望观测到原来无法观测到的量子过程或现象,为超导量子计算走向实用化打下了坚实的器件基础。


在进行中的中关村论坛上,多项涵盖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行业规范的成果得以发布。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姬忠庆发布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其核心指标达到了国际主流产品水平,实现了比绝对零度高0.01度的连续稳定运行温度。


稀释制冷机是当前超导量子计算、拓扑量子计算等国际上竞争异常激烈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必需的低温实验设备。掌握稀释制冷核心技术,使中国具备了为量子计算等前沿研究提供极低温条件保障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中国低温实验技术和低温物理研究的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就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湿式稀释制冷机,实现了33mK的极低温(绝对零度以上0.033度)。


《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也在25日举行的中关村论坛全体会议上发布。该规范考虑了当前关于隐私、偏见、歧视、公平等伦理关切,针对人工智能管理、研发、供应、使用等活动,提出了六项基本伦理要求和四方面特定伦理规范,旨在将伦理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提供伦理指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机电信息版尾1.png

相关阅读
“类脑”无线网络可处理数千微芯片数据,为下一代可植入和可穿戴传感器奠定基础
2024-03-25
迄今最快AI芯片拥有4万亿个晶体管,将用于构建大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2024-03-18
科学家证实交变磁性存在,有望催生新型磁性电子元件
2024-02-18
“芯片心脏”可评估化疗及癌症药物毒性
2024-02-07
新植入设备能记录单神经元数月活动
2024-02-02
54个原子扭成迄今最小最紧密的结
2024-01-26
纠缠五重态首次在室温下实现量子相干,有望促进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技术研发
2024-01-18
电池传感领域获进展
2024-01-05
新技术将太赫兹波放大3万多倍,有望推动6G通信变革
2024-01-04
技术将太赫兹波放大3万多倍,有望为6G通信频率商业化带来变革
2023-12-27
金刚石和铌酸锂纳入单一纳米芯片,用于量子器件的新材料组合出现
2023-12-18
新型光子芯片能算出光的最佳形状,有望用于下一代无线系统
2023-12-01
依靠自主创新打造信息产业新生态 龙芯新一代处理器发布
2023-11-30
29岁当教授,著名通信专家尤肖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11-24
成都芯谷: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打造电子信息创新主阵地
2023-11-23
芯片上实现光学诱导超导性
2023-11-16
我国科学家实现水-气跨介质高效通信
2023-11-09
开辟新领域:固态热晶体管超高速精确控制热量
2023-11-06
算力提升三千余倍!我国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
2023-11-01
迄今运行AI最快芯片“北极”面世,速度和能效比同类产品提高20多倍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