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会议论文引用不规范怎么修改?
不少研究者因SCI会议论文的引用格式疏漏或认知偏差,常出现引用不完整、转引二手文献或文献与主题脱节等问题。这些不规范行为不仅削弱论文可信度,还可能引发学术伦理争议。来看看aeic小编的分享吧。
严格遵循期刊规范,引用格式错误是常见问题,需优先修正。期刊论文应标注作者、年份、标题、刊物名、卷号及页码,例如“张三(2023)在《Nature》中提出……”。专著需注明出版地与出版社,学位论文需标注学位类型及导师信息。避免使用非正式缩写,如“et al.”需全写为“and others”,且首次出现时需完整列出所有作者。
强化文献与主题关联,引用需紧扣研究问题,避免“无效引用”。例如,若论文探讨农村电商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引用时应具体说明“李四(2024)通过实证分析指出,电商物流成本是制约乡村经济的关键因素,这与本研究聚焦的降本增效主题高度契合”。同时,需平衡经典文献与前沿研究,既引用领域内奠基性理论(如王五2018年的“五个振兴”框架),也纳入近3年新成果(如赵六2025年的数字经济研究),以体现研究动态。
杜绝不良引用行为,学术引用需规避故意漏引、自引过度或转引二手文献等伦理风险。研究者应直接查阅原始文献,避免依赖转引内容;若必须引用二手文献,需注明“转引自”并核查原始来源。此外,引用需客观公正,避免为提升自身文献引用率而刻意堆砌无关文献。例如,若论文涉及实验方法,需明确标注方法来源,而非模糊表述“据前人研究”。
以上就是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进入aeic网站内搜索关键词或联系站内小编。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