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iThenticate系统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iThenticate作为学术投稿领域常用的查重工具,其检测结果与多数期刊审核标准一致,是规避学术风险的关键辅助手段。掌握其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能有效提升查重效率与结果准确性。下面aeic小编来具体聊一聊吧。
一、核心操作流程
信息录入与文件上传:首先填写论文题目,题目仅用于报告标识,不影响检测结果。随后上传文档,支持Word与PDF等常见格式,需确保文件未加密且无损坏,单次上传最大支持50MB或500页文档。
参数设置与提交支付:自助检测默认启用参考文献排除功能,若需调整数据库范围或排除引用、预印本等内容,可通过设置功能操作。确认参数后提交,完成支付即启动检测,系统不支持退款退货。
报告查询与下载:检测时长通常为5至120分钟,系统繁忙时可能延长,关闭电脑不影响进程。检测完成后可直接查询并下载PDF格式报告,包含总体相似度与重复来源等核心信息。
二、关键注意事项
文档规范是前提:提交内容需与投稿版本完全一致,包括作者信息、图表、致谢及参考文献等,图片中的文字也会被纳入检测。Word文档需使用正常模式,修订模式会导致结果偏差。
参考文献格式要标准:需将参考文献置于文末,列表前需单独标注“References”或“Bibliography”等关键词,前后避免多余字符,否则系统无法准确排除。建议使用文献管理工具生成规范格式。
报告解读与调整技巧:总相似度指数是期刊初审核心参考,一般建议控制在30%以下,单一来源重复率不超过5%。若因自身预印本导致高重复,可在报告中手动排除对应来源,并附说明提交编辑。
检测细节莫忽视:系统实行无痕检测,提交论文不会被收录,不影响后续投稿查重。多次查重需多次付费,可合并多次检测记录开具电子发票,需提前准备订单号与单位信息。
以上就是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进入aeic网站内搜索关键词或联系站内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