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会议论文的标题与摘要有什么要注意?
SCI会议论文的标题与摘要影响读者是否会进一步阅读全文,甚至关系到论文在学术数据库中的检索率与引用率。因此,必须严格把控二者质量,要精准传递研究核心信息。接下来aeic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在标题撰写上,首要注意精准性与简洁性。标题需直接涵盖研究对象、核心方法与关键结论,避免使用模糊词汇或冗余表述。例如“关于新型材料的研究”这类标题过于宽泛,应优化为“基于XX方法制备的新型XX材料及其力学性能研究”,明确研究范围与核心内容。同时,标题字数需控制在20字以内,英文标题避免超过10个实词,确保读者能快速抓取核心信息,也符合多数SCI会议的格式要求。
其次,标题需避免误导性与创新性失衡。既要体现研究的创新点,如“一种改进的XX算法用于XX问题的解决”,突出与现有研究的差异;又不能夸大研究成果,避免使用“首次”“突破性”等绝对化词汇,除非研究确实具有开创性且有充分证据支撑。此外,标题中尽量不使用缩写词,若为领域内通用缩写(如AI、GDP),可在首次出现时标注全称,提升可读性。
摘要撰写则需注重完整性与逻辑性。摘要作为论文的浓缩版,需包含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实验结果、核心结论四个核心部分,缺一不可。例如开头可简述“XX领域存在XX问题,现有方法难以有效解决”,明确研究背景;接着说明“本文采用XX方法开展实验,通过XX手段对XX指标进行测试”,清晰阐述研究过程;随后呈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XX指标较传统方法提升XX%”,量化研究成果;最后总结“本研究为XX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对XX领域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点明研究意义。
同时,摘要需控制篇幅与语言规范。SCI会议论文摘要字数通常要求200-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150words,避免冗长或信息残缺。语言上需使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如“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应改为“相关研究得以开展”,符合学术写作规范;避免引用文献、公式或图表,也不能出现“本文将在后续章节详细讨论”等指向性表述,确保摘要独立完整,读者无需阅读全文即可理解研究全貌。
最后,标题与摘要需反复校验与优化。完成初稿后,需检查二者是否高度契合,避免摘要内容与标题脱节;同时通读全文,确保摘要未遗漏关键成果,也未包含论文中未提及的信息。可邀请同行或导师提出修改意见,从读者视角判断信息传递是否清晰、准确,通过多次打磨,提升标题与摘要的质量,为论文顺利通过审稿奠定基础。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