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SCI论文的撰写差异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25-09-23

中英文SCI论文的撰写差异注意事项

中英文SCI论文的撰写差异注意事项

中英文SCI论文虽核心研究内容一致,但在语言逻辑、表达习惯与规范细节上存在显著差异,精准把握这些差异,可避免因表述偏差影响论文传递效果,提升国际期刊录用概率。aeic小编给大家分享相关知识。

语言表达侧重不同。中文写作常采用“总-分-总”的迂回式表达,开篇易铺垫背景再切入主题;英文需开门见山,摘要、引言需直接点明研究问题与创新点,避免冗余铺垫。中文多用主动语态与模糊修饰,如“我们认为”“可能存在”;英文更倾向被动语态与精准表述,如“Results indicate”“was observed”,增强客观性。

结构逻辑呈现差异。中文论文章节划分可相对灵活,部分内容可融合表述;英文需严格遵循“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的线性结构,各章节边界清晰,且“讨论”部分需重点对比研究结果与文献观点,避免仅罗列数据。中文参考文献标注常用“等”字省略作者;英文需按期刊要求完整呈现作者、年份等信息,格式不可简化。

细节规范要求不同。中文标点符号使用更灵活,如句号可用“。”或“.”;英文需严格使用半角符号,且逗号、句号需紧跟前文无空格。中文图表标题常置于上方,标注简洁;英文图表标题需放在下方,且图注、表注需详细说明数据来源与符号含义,如“Error bars represent standard deviation (n=3)”。此外,中文作者单位可简写;英文需标注完整机构名称、城市及邮编,确保信息准确可追溯。

写作时可针对性调整:英文写作多参考目标期刊范文,模仿句式逻辑;中文写作需在简洁性上向英文靠拢,避免过度修饰。完成后对照期刊格式指南核查细节,确保符合对应语言的SCI论文规范。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