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会议论文重复率超多少会被拒?
EI会议论文的重复率并无全球统一的拒稿标准,其具体阈值由会议主办方、学科领域、审稿要求共同决定,但重复率过高会直接触发审稿警惕,可能导致稿件被快速筛选出局。来看看aeic小编的分享吧。
从行业普遍惯例来看,多数EI会议将15%-20%设为重复率预警线,超过这一范围的稿件会被重点核查。若重复率在20%-30%之间,会议通常会要求作者进行修改降重后重新提交,但若重复部分集中在核心研究内容、实验设计或结论等关键章节,即便未超30%也可能被拒;而重复率超过30%的稿件,因涉嫌学术不端风险较高,大概率会直接收到拒稿通知,仅少数会议会给予修改机会。
不同学科领域对重复率的宽容度存在差异。工程技术类EI会议因涉及较多公式、实验步骤描述,允许的重复率阈值可能稍高,部分会议可放宽至25%;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热门领域的EI会议竞争激烈,审稿标准更严格,重复率通常需控制在15%以内,且对自我引用(如引用作者过往发表的论文内容)也有明确限制,一般不允许超过5%。
此外,重复率的“质量”比“数值”更关键。若重复内容来自公知常识(如基础理论定义)、标准实验方法描述,且占比不高,审稿方可能酌情放宽要求;但若是直接复制他人研究成果、未标注引用的核心观点或数据,即便整体重复率未超阈值,也会因学术不端问题被拒。因此,降低重复率需注重“有效降重”,通过改写表述、调整句式、补充原创分析等方式,而非单纯替换同义词,同时确保所有引用内容规范标注来源,避免隐性重复风险。
以上就是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进入aeic网站内搜索关键词或联系站内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