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会议论文如何在返修期高效完成任务?
EI会议论文返修期时间紧、要求高,高效推进任务不仅能提升质量,更能避免错失发表机会。不少研究者常陷入手足无措的困境,其实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就能高质量完成返修工作。下面aeic小编来聊一聊吧。
返修前需做好全面梳理
拿到审稿意见后,不要急于修改,先花1-2天时间逐句分析意见,按“必须修改”“建议修改”“需解释说明”三类进行标注分类,明确修改优先级。同时对照论文原文,在对应内容处做好标记,避免后续遗漏。比如遇到“实验数据样本量不足”这类必须修改的意见,直接在数据图表页标注,后续可集中精力补充实验或完善数据论证;对于“参考文献需补充近三年相关研究”的建议,单独列出文献检索清单,为后续操作节省时间。
返修中要注重节奏把控与精准回应
根据返修期限制定每日任务清单,将大目标拆解为小任务,如“第一天完成引言部分修改”“第二天补充实验数据并整理图表”,确保每天有明确进展。回应审稿意见时,需做到“一一对应、有理有据”,避免模糊表述。若审稿人质疑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要详细说明方法选择依据,必要时引用相关文献支撑;对于不认同的意见,不直接否定,而是以客观态度解释研究思路,用数据或逻辑证明自身观点的合理性,保持专业沟通语气。
返修后需做好多重检查
修改完成后,先自行对照审稿意见核查,确认无遗漏后,再检查论文格式是否符合会议要求,包括字体、行距、参考文献格式等细节。条件允许的话,可请同领域同事或导师帮忙审阅,从第三方视角发现潜在问题。同时预留1-2天缓冲时间,用于处理突发问题,比如补充数据时遇到困难,或发现新的逻辑漏洞,避免因时间紧张导致返修质量下降。
以上就是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进入aeic网站内搜索关键词或联系站内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