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enticate查重的报告怎么看呢?
iThenticate查重报告是判断论文原创性、定位相似片段的依据,其信息维度丰富,涵盖重复率数据、相似来源标注及片段对比等关键内容。掌握正确的解读方法,能避免因误读数据导致的修改偏差。接下来aeic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解读报告首先要关注核心重复率数据
报告首页会清晰标注“总相似率”,这是衡量论文整体原创性的关键指标,不同高校、期刊对该指标的合格标准通常在10%-30%之间,需结合具体要求判断是否达标。除总相似率外,还需查看“按来源类型划分的相似率”,如期刊文献相似率、学位论文相似率、网络资源相似率等,通过该数据可快速定位论文相似性的主要来源,若某类来源相似率过高,需重点核查对应部分的文献引用情况。
要深入分析相似片段标注
报告正文会用不同颜色高亮标注相似片段,常见颜色如红色(高相似,通常超过80%)、橙色(中相似,30%-80%)、黄色(低相似,低于30%),颜色越深代表相似程度越高,需优先处理高相似片段。点击任意高亮片段,右侧会显示“相似来源详情”,包括来源文献的标题、作者、发表时间、数据库来源等信息,通过对比可判断相似片段是合理引用还是不当借鉴。若为合理引用,需检查引用格式是否规范(如引号使用、参考文献标注是否完整);若为不当借鉴,需对片段进行改写,确保表述方式与原文有明显区别,同时保留核心观点的准确性。
要结合报告进行针对性修改
需将相似率数据与片段标注结合分析,若总相似率达标但某一章节相似率过高,需聚焦该章节逐段核查;若存在大量低相似片段叠加导致总相似率超标,需对这些片段进行批量优化。修改过程中,要避免单纯替换词汇、调整语序的“表面降重”,应通过重新组织逻辑、补充个人观点、更换论证角度等方式提升原创性,修改后可再次查重,对比前后报告数据,确认修改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最终提交的论文既满足原创性标准,又符合学术规范。
今天aeic小编的相关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