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会议论文规避学术不端怎么做?
SCI会议论文作为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规避学术不端是守住学术底线的关键,需从文献引用、数据处理、写作规范到核查全流程严格把控,确保每一处内容都符合学术伦理。就由aeic小编分享相关的知识吧。
文献引用环节要杜绝抄袭与不当引用。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需精准标注来源,包括作者、年份、文献标题及期刊或会议名称等关键信息,避免漏标、错标或间接引用不标注的情况。即使是对文献观点的转述,也需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表述,不可直接截取原文语句稍作修改便使用,同时注意引用比例,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文献或大量堆砌引用内容,确保原创内容占比符合学术要求。
数据处理需坚守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实验数据要如实记录,不可为迎合预期结论而篡改、伪造数据,或选择性呈现部分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应客观分析原因并在论文中说明,而非擅自删除。数据图表制作需准确反映原始数据,不可通过调整坐标轴刻度、修改数据数值等方式误导读者,同时在图表注释中清晰说明数据来源、采集方法及样本量等信息,保证数据可追溯。
写作过程中要避免一稿多投与不当署名。同一篇论文不可同时投稿至多个SCI会议,需在收到前一会议明确拒稿通知后,再考虑向其他会议投稿,且投稿前若对论文内容有重大修改,需在coverletter中说明。署名需遵循“贡献导向”原则,仅将对论文有实质贡献(如选题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的人员列为作者,避免挂名、代笔等情况,署名顺序也应根据贡献大小合理排序,并征得所有作者同意。
论文完成后需进行全面核查。通过专业查重工具检测重复率,重点关注标红段落,采用合理方式改写以降低重复率,同时确保改写不改变原意。邀请同行或导师审阅论文,从学术规范角度检查是否存在引用不规范、数据异常等问题,及时修正,确保提交的SCI会议论文完全符合学术伦理要求,无任何学术不端风险。
aeic小编的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还有疑惑或是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多留意aeic网站的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