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有哪些级别(职称的作用)
职称,也可称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助理级(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以工程系列为例:可以划分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用于区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一般来说,级别越高,说明这个人在该专业领域的能力和水平越突出。比如:重大科技项目的负责人和项目组核心成员,至少需要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
2.作为人才考核指标。职称可以作为选拔人才、职务晋升的考核指标。比如:晋升部长,需要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
3.作为门槛类指标。在特定岗位,需要具有特定的等级的职称,一般会将是否具备职称,作为任职资格,否则不能上岗。比如:从事会计岗位的,至少具有初级会计职称;从事政工类岗位的,至少具有初级政工师职称。从事档案管理岗位的,至少具有档案管理员职称。
4.有助于提高个人薪酬福利待遇。很多企业内部都会设置职称津贴,职称级别越高,相应的津贴待遇也就越高。比如:中级职称300元津贴,副高级职称500元津贴等等。另外,在北方冬季采暖期,一般会根据职称,确定相应采暖费报销标准。比如:中级职称对应100平的报销标准;副高级职称对应120平的报销标准;正高级职称对应140平的报销标准。
5.特定历史时期取得的职称,退休时会增加养老金。在过去,要想获得中级及以上职称,难度很高。能够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凤毛麟角。国家为了激励这些职工,各地在核算退休职工养老金时,会将职称作为其中一项计算依据。比如:在沈阳市,1998年以前,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从事专业技术和科技管理工作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高级职称增加25元;中级职称增加15元。以后年度取得职称的,退休后不再增加过渡性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