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过的论文架构,应该是主题突出,线索清晰,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且各章节在篇幅上保持一个大致的平衡。没有逻辑的混乱,也没有畸轻畸重之偏颇。这样的论文堪称构造完美且丰满。
1、主题与线索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该突出主题,各章节围绕主题展开。论文主题见之于论文标题,各章主题见之于各章标题,各节标题见之于各节标题。一般情况下,20万字的博士论文可以设计二级标题、章和节,或章和点。点通常用文“一”、“二”、“三”、“四”来表达。篇幅大者,还可以设置第三级标题,章、节和点。文中出现的所有标题必须在目录中标明。
读者通过浏览论文目录从而对论文的学术水准做出自己的基本判断。导师通常根据目录所列各级标题,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实际上,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作者反复推敲,用力最多的,也是论文目录。这一切,都是因为目录可以反映全文的主题与线索。
有些博士生在写作开始之前,并没有通盘的谋划。只是围绕主题,边收集资料,边整理资料,边分析资料,边撰写单篇论文。无论从哪方面讲,这样的研究过程,都是正常的。只不过,我们想强调,当论文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或者说有二三篇同一主题的论文完成之后,就应该对博士论文主题及线索作通盘的考虑了。也就是说,在完成几篇单篇论文之后,就必须构造博士论文的目录了。
论文主题是硕士、博士论文的中心论点。各章主题围绕论文主题展开,各节主题围绕各章主题展开。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的章节目录,反映的是作者良好的学术素养。
2、逻辑关系
在历史学论文中,常有人将时间顺序视为论述的结构,也有的将空间作为论述的结构,从而忽略与主题有关的叙事逻辑。论文叙说的逻辑,从根本上讲,是在构造一个完整的论辩。将每一章中的每一个小节标题联系起来,构成本章完整的论辩,将每一章的标题联系起来,构成本书完整的论辩。作为一种分析策略,论文的作者和论文的读者,都不妨对自己的论文的每一节或每一章,进行一句话式的归纳,再将这几句话合在一起,检讨其中的逻辑关系。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通常会发现自己或论文作者思维的混乱或逻辑的混乱。几句混不搭界的句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学术论文,如何论,论什么,都成了问题。
3、平衡原则
论文构造应遵循平衡的原则,即论文核心各章篇幅应大致相等。每一章中,各节篇幅也应大致相等。 论文结构的不完美,反映的是论文内容的不完美。结构的完美与内容的完美是一致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合并或分拆,也要重新考虑章与章或节与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审阅硕士、博士论文的过程中,通常发现学生难以掌握平衡的原则,文章的畸轻畸重现象十分明显。博士论文,如果是 20万字的篇幅,正文通常以5-6章为宜。篇幅增加,章亦增加。每章以3-5节为妥,太少,考虑合并,太多,考虑分折,以达到正文各章之间的基本平衡。加强弱势章或节的分析和研究,或者将两个弱势章或节合并,也可以算是一种解决之道。总之,在论文写作中,追求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过于冗长的表格或其他引用文献,甚至稍为偏离主题,但有时又是必不可少的交待或说明,置于正文中,显得累赘,置于脚注和尾注,又嫌太长。在这种情况下,将其置于附录,应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