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中国作者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的文章被指抄袭,这两天引发网络热议。
8月17日,“如何看待ICCV21接收的某港科大学生为一作的论文被指抄袭ICML21发表的论文?”登上知乎热榜。
ICCV、ICML均为中国计算机学会在人工智能方向推荐的A类国际学术会议,为世界顶级的学术会议。
舆论关注之下,被指论文抄袭的两位作者及一作的导师均在该问题下留言回应。其中,现为香港科技大学硕士生二年级的一作作者李铎发表致歉回应,并表示将就此事“积极配合调查”,目前对该论文已采取撤稿措施。
研究人员实名指控抄袭
起初,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Pierre Ablin在社交平台发出抄袭指控。他写道,“模仿是最真挚的恭维”,并贴出两篇内容有重合的论文。
随后,Pierre Ablin的论文合作者法国巴黎Google Research大脑团队的高级研究科学家Mathieu Blondel发出更加详细的指控“证据”。
他指出,由Michael E. Sander、Pierre Ablin、Mathieu Blondel、Gabriel Peyré四人合作在2021年ICML会议上发表的论文Momentum Residual Neural Networks(简称论文A)被m-RevNet: Deep Reversible Neural Networks with Momentum(简称论文 B)所剽窃。该论文由李铎、高尚华两人合作,并被ICCV会议所接收。
论文A于2021年2月15日首次上传到Arxiv,自2月17日起在github上提供带有文档的源代码。
论文B于2021年8月12日首次上传到Arxiv。ICCV论文提交的截止日期是2021年3月17日,这给论文B的作者留下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抄袭论文A并(很有可能)使用了其源代码。
Mathieu Blondel提到,他们发现两篇论文中存在“大量不可思议的和系统性的相似之处”,并由此认为“它们不能归因于偶然,这证明了论文B的作者抄袭。”
他们列举了两篇论文详细的对比分析。相似之处包括:两篇论文提出了完全相同的想法——替换残差网络的前向方程;论文B的命题/例子都出现在论文A中,仅符号有所改变;论文B中出现的所有解释该方法优点的论点都可以在论文A中找到……
有网友评论表示,希望ICCV可以迅速采取行动回应抄袭行为。
两篇论文对比
被指控论文一作导师、二作、一作先后回应
针对抄袭指控,论文B的二作、一作导师及一作先后在知乎作出回应。
论文B二作高尚华,现为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系主任兼教授程明明。高尚华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视觉和OAM通信。
高尚华在知乎回应称“对该文章与ICML的工作相似性如此之高感到震惊和诧异”,并附上撤稿邮件内容。
2021年3月14日,李铎邀请我帮他修改他的ICCV投稿。我收到他发给我的文章pdf文档后,提出了关于文章写作和实验修改的建议(部分实验修改建议李铎并未采纳)。今天白天,我收到关于这项工作的学术不端的质疑。我对该文章与ICML的工作相似性如此之高感到震惊和诧异。在仔细对比两篇工作后,我也很难相信这是两篇无关的同期工作。
我第一时间联系李铎向他索要关于能证明这项工作是同期工作的证据(包括git记录,overleaf记录,checkpoints记录),但是他都不能给我提供,并称一块实验硬盘损坏数据无法读取。我在得知他的回复后,第一时间向ICCV PC反应了相关情况,并要求撤稿。我在这个事件中承认并深刻检讨我对于文章合作方面的不严谨,我对自己在没有对这项工作有充分贡献但成为作者感到十分抱歉和羞愧。
我深知我的错误是不可推卸的,我对因为这件事情造成伤害的ICML文章作者致以最诚挚的抱歉。我知道无论如何也无法挽回我的过错,我今后一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规范自己与他人的文章合作,我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出有意义的工作来回报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人。对不起大家,让你们失望了!
一作导师、香港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陈启峰也随后回应表示,“对于李铎相关论文涉嫌严重学术不端,作为导师的我有不可推卸的督导不严的责任。”
2021年8月16日下午,我收到了关于我硕士生李铎的ICCV 2021论文m-RevNet: Deep Reversible Neural Networks with Momentum(于2021年3月17日投稿)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的质疑。具体来说,这篇文章与Google发表于ICML 2021年的论文Momentum Residual Neural Networks(网址:https://arxiv.org/abs/2108.05862)存在多处雷同。这篇论文首次提交到arXiv的日期是2021年2月15日,将正式发表于2021年7月份举行的ICML会议上。为了回应公众关切,在此做出一下澄清:
1.对于李铎相关论文涉嫌严重学术不端,作为导师的我有不可推卸的督导不严的责任。在此,我向大家诚挚地道歉。
2.由于该论文属于李铎在疫情期间不在香港期间所作的工作,我并没有参与,也没有作为共同作者。下午收到相关信息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了该论文以及其他几篇相关论文涉及的第三方,并且跟大家核实记录。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大家都不太相信李铎声称的只是巧合的说法。在前期合作中,其他几个相关单位主要是帮助对实验室方案和论文写作提出修改意见。我对于给几个第三方合作者造成的困扰深表遗憾。
3.我深刻地意识到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够严谨的情况。作为导师,不光是没有参与的论文不作为共同作者。也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术诚信培养,对即使是未跟导师合作的论文也符合学术规范。
4.我们正在深入调查包括其他的论文在内的李铎的工作。在调查之后严肃处理相关问题,于近日公布相关处理措施。
针对抄袭指控,一作李铎17日下午作出致歉回应,并表示“已经采取了撤稿的措施。我在这里向大家郑重道歉,会在此事中积极配合调查。”针对“在行文过程中无意识地产生了相似之处”,他进行了解释。
我深知自己在科研中对于相关工作的调研出现了严重疏漏,导致与已有的工作出现了雷同,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已经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和检讨,对于在此事件中受到伤害的Paper A的作者们,以及Paper B的合作者表示衷心的抱歉(高尚华同学仅参与到paper revision,对于细节不甚了解),同时对于给两位导师引起的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鉴于已有相同idea的文章发表,我们目前已经采取了撤稿的措施。我在这里向大家郑重道歉,会在此事中积极配合调查,也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
对于大家密切关注的疑似抄袭的问题,我们根据Paper A作者提供的对比,仔细总结了两篇文章的异同以及我当时的构思:由于文章核心idea非常简明,导致在行文过程中无意识地产生了相似之处。
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关于图、表以及某些实现细节的相似性,Paper A和B均参考以往经典的相关工作,参见(a), (b), (c).2关于公式及其字母表示,我们采用了普遍常用的表达方式,参见(d), (e).
由于核心idea的一致性,文章的contribution描述难以避免地趋于同质,参见(f).
一作李铎:履历光鲜
论文B的两位作者,可谓行业领域内年轻有为的“尖子生”。两人都是2020年CCF-CV学术新锐奖获得者。该奖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CCF-CV)于2018年设立,每年最终评选不超过三名获奖人员。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一作李铎所拥有的亮眼的学术履历。据公开简历,李铎目前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师从陈启峰教授和张潼教授。此前,他201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他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尤其是神经架构理解和工程。
李铎多次在被视为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三大国际顶尖会议(ICCV、CVPR、ECCV)上发表论文。据统计,从2019年起,2年多时间里共发表12篇论文,其中共7篇一作。
除了丰富的论文发表记录,李铎也有在多家业界优秀公司实习经历,包括英特尔中国实验室、商汤科技、字节跳动AI lab、NVIDIA等。
资料显示,李铎已获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资助,将在2021年至2024年攻读博士学位。
内容来源: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