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五重态首次在室温下实现量子相干,有望促进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技术研发
发布时间:2024-01-18

纠缠五重态首次在室温下实现量子相干1.jpg

实验示意图。图片来源:柳井伸弘

日本九州大学和神户大学科学家报告称,通过将发色团(一种吸收光并发出颜色的染料分子)嵌入金属有机框架,他们在室温下实现了量子相干。这是量子系统在不受周围噪声影响的情况下,保持量子状态的能力。最新研究标志着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

量子计算和量子传感都是利用量子比特的技术。目前,科学家探索了多种系统来实现量子比特,其中包括电子自旋。电子有向上和向下两种自旋状态。基于自旋的量子比特可以这些状态的组合存在(量子叠加),且能彼此“纠缠”(即一个量子比特状态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量子比特的状态)。

量子传感技术利用量子纠缠态对环境噪声极其敏感的特性,有望实现更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但让4个电子发生量子纠缠并使它们对外部分子作出反应,一直面临极大挑战。

此前,科学家通过单线态裂变过程,在室温下用发色团激发电子来获得电子自旋。但在室温下,量子信息会失去量子叠加和纠缠状态。因此,量子相干通常只在液氮温度(-196℃)下才能实现。

为抑制分子运动并实现室温量子相干,研究团队在有机金属框架中引入基于并五苯的发色团。结果显示,有机金属框架促进了并五苯的运动,使电子从三重态能级跃迁为五重态能级,充分保持了五重多激子态的量子相干性。通过微波脉冲光激发电子,他们观察到,该状态的量子相干在室温下持续超过100纳秒。这是纠缠五重态在室温下首次实现量子相干。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持续时间很短,但最新发现为设计在室温下产生多个量子比特的材料铺平了道路,也为基于多种目标化合物的多量子门控制和量子传感打开了大门。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阅读
我国学者在微纳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15
基于量子干涉的单分子晶体管面世,可用于制造更小更快更节能的新一代电子设备
2024-04-01
“类脑”无线网络可处理数千微芯片数据,为下一代可植入和可穿戴传感器奠定基础
2024-03-25
迄今最快AI芯片拥有4万亿个晶体管,将用于构建大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2024-03-18
科学家证实交变磁性存在,有望催生新型磁性电子元件
2024-02-18
“芯片心脏”可评估化疗及癌症药物毒性
2024-02-07
新植入设备能记录单神经元数月活动
2024-02-02
54个原子扭成迄今最小最紧密的结
2024-01-26
电池传感领域获进展
2024-01-05
新技术将太赫兹波放大3万多倍,有望推动6G通信变革
2024-01-04
技术将太赫兹波放大3万多倍,有望为6G通信频率商业化带来变革
2023-12-27
金刚石和铌酸锂纳入单一纳米芯片,用于量子器件的新材料组合出现
2023-12-18
新型光子芯片能算出光的最佳形状,有望用于下一代无线系统
2023-12-01
依靠自主创新打造信息产业新生态 龙芯新一代处理器发布
2023-11-30
29岁当教授,著名通信专家尤肖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3-11-24
成都芯谷: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打造电子信息创新主阵地
2023-11-23
芯片上实现光学诱导超导性
2023-11-16
我国科学家实现水-气跨介质高效通信
2023-11-09
开辟新领域:固态热晶体管超高速精确控制热量
2023-11-06
算力提升三千余倍!我国芯片领域实现新突破
2023-11-01